本Script功能提供瀏覽字級大小的變更,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項功能,也不影響你閱讀本網站資訊。
彰化縣志願服務與資源整合資訊網
* 網站地圖意見信箱常見問答集回彰化縣政府 *  
*

    公益串聯站 彰化有夠讚
    福利小幫手
* *
*
icon瀏覽位置: 首頁 > 資訊分享 > 好文分享
字級大小 大 中 小
       icon 好文分享
*
*
icon 分類: 志願服務相關文章
*
icon 發布單位: 彰化縣社會處
*
icon 發布日期: 2014.09.30
*
icon 文章標題: 熱情與專業:彰化縣志願服務評鑑成果與發展之分析
*
icon 作者: 陳燕禎 博士
*
icon 點閱率: 10260
*
icon 文章內容: 壹、前言
志願服務是針對人類社會關懷的付出,其目的在增進社會的福祉,而國外較強調志願服務是對社會、社區應盡的責任,故至今只有少部分國家制定志願服務法給予規範,大多依賴宗教和自我良知的規範。而我國認為志願服務並非基於義務的投入,在過去定義志願服務強調利用餘時、餘力來助人,以己之餘補他人之不足,然而今日則是強調基於「自由意志」的奉獻及付出,凡是對社會提出志願服務者,即稱為「志工」,尤其進入公民社會後,當前志願服務進行修法中,強調這是公民應盡的責任,以增進全體、全社區人類的福祉。所以志願服務是人人都是慈悲的,都是有能力,都能貢獻與付出,它是人性至善的發揚,是肯定生命價值,是公民參與社會的責任,同時它在進入專業服務的時代是講究方法、效率和創新服務,這對志願主義的發展具有多重的影響。
貳、彰化縣榮獲全國志願服務評鑑第一名
全國績優志工表揚,是每年志工界的大事。依據「志願服務獎勵辦法」之規定,當服務時數達8,000小時、5,000小時及3,000小時以上者,國家將授予金牌獎、銀牌獎及銅牌獎,2013年計有2,875人符合獎勵規定,服務領域遍及社福、衛生、教育、環保、文化等各層面;整體的服務時數高達1,361萬多小時,如果以110元的時薪計算,他們的服務貢獻,產值達到14億9千餘萬元,充分說明志工已是臺灣重要的社會資產、社會資本,更是國家進步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2013年65歲以上之得獎志工共有1,136人,占所有得獎志工比率40%,其中金牌獎志工,年齡達65歲以上者有128人,占金牌獎志工比率45%,80歲以上者有9人(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13)。而中央政府每三年一次的志願服務績效評鑑中,彰化縣政府績效卓越於2012年榮獲縣轄市全國第一的佳績。在第19屆全國績優文化志工推薦與表揚中,彰化縣有二名志工獲得金質獎、二位獲得銀質獎及六位獲得銅質獎,志工獲獎人數,在全國成績名列前茅(彰化縣政府,2014)。中央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於2014年全國績優志工團隊選拔結果中,彰化縣政府社會處的志工大隊以及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志工服務隊獲選為全國績優的志工團隊(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14)。
参、當前志願服務的發展現況
目前全國志工人數共計有202,853人,男性有66,926人,女性有135,927人。其中以新北市志工人數最多,其次為高雄市21,734人,台北市18,483人,彰化縣排名第四。全國志工人數依年齡分別以30-49歲人數最多有47,336人占24%,其次為55-64歲46,921人占24%,50-54歲33,243人占16%;依身分別家庭管理者最多53,544人占26%,其次為工商界人士42,584人占21%,學生有37,616人占19%,依教育程度別以高中(職)者為最多有75,340人,大學、大專者有65,561人,國中及以下者有56,224人(衛福部統計處,2014)。

圖1.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人數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衛福部統計處(2014)。

圖2.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人數按年齡分別(全國)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衛福部統計處(2014)。

表1.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人數按年齡分別(全國)
年齡 未滿12歲 12-17歲 18-29歲 30-49歲 50-54歲 55-64歲 65歲以上
人數 834 14,251 31,377 47,336 33,243 46,921 28,891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衛福部統計處(2014)。

又依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彰化縣參與志工的人數共計18,370人,男性有7,489人,女性有10,881人,以女性居多;依年齡分別18-29歲人數最多,有4,273人占24%,其次為12-17歲4,241人占23%,30-49歲3,060人占17%;依身分別學生最多7,922人占43%,其次為工商界人士3,889人占21%,家庭管理者有3,272人占18%;依教育程度別以高中(職)者為作多有7,988人,大學、大專者有5,862人,國中及以下者有4,143人(衛福部統計處,2014)。整體而言,志工人力雖以女性居多,但男性志工也急起直追,而且鼓勵年輕世代參與,因此以年輕人(18-29歲)的人數和具有學生身分的人數占最多,這表示長期以來我國推展志願服務最擔心的世代斷層問題,已有突破,也可以說世代融合的志工人力已出現在彰化縣的志願服務的實務發展,因此在彰化縣辦理全國性的活動,如全運會、全國花燈主辦等,均能因有足夠的志工人力協助而圓滿成功。

圖3.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人數(彰化縣)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衛福部統計處(2014)。

表2.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人數按年齡分別(彰化縣)
年齡 未滿12歲 12-17歲 18-29歲 30-49歲 50-54歲 55-64歲 65歲以上
人數
(%) 86
(0%) 4,241(23%) 4,273
(24%) 3,060
(17%) 2,269
(12%) 2,973
(16%) 1,468
(8%)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衛福部統計處(2014)。
肆、民眾參與志願服務之因素分析
不同出生世代(birth cohort)參與志工的情況並不一樣,如在內政部所推展的國內最大型志願服務計畫「祥和計畫」中的資料分析,參與者以「老人與婦女」居多(林勝義,2001)。行政院主計處(2000)調查結果則顯示,志工參與率和年齡的關係,大約呈現「鐘型右偏」的趨勢,其中45-54 歲人口之志工參與率最高,但依志願服務投入的平均時數再分析,65 歲以上人口持續投入志願服務的比重占最高,高達43%,平均每週投入時間亦是所有年齡組最高的表現,平均每人高達6.39 小時。志工投入社會服務就是一種資源的投入,也是國家重要的社會資產,也是社會資本的傳遞,基於仁慈之心,無所求的付出,幫助人民解決社會問題,並且在現代社會已成社工人員的幫手,幫助他們補充了服務人力不足的地方。若將志願服務視為「生產性」的活動,則個人需要付出一定的資源,才有機會從事此一服務活動的。Wilson 等人曾進行有關志願服務行為之研究(Wilson & Musick, 1997a、1997b、1998;Janoski et.al., 1998),他們認為影響個人參與志願服務的資源有三項:
1.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2.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3. 文化資本(culture capital)。
他們認為志願工作既是具生產性的工作,更是一種受倫理觀念指引的工作,因此,個人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愈高,則參與的傾向、機會與投入程度,皆會愈高。至於研究顯示民眾不參與志願服務的因素則包括:1.不知其好處;2.知其好處但不想參加,或不習慣做;3.不知自己可以做等理由所致。而老人參與志願服務的主要障礙則有:肩負就業與家庭的責任、無法擔負志願服務所需的支出、健康狀況不佳、缺乏交通工具協助等,影響老人持續參與的意願(蔡啟源,1995; Kieffer, 1986;Caro & Bass, 1995、1997)。呂朝賢、鄭清霞(2005)研究指出,老人志願服務的參與狀況與其他人口群類似,並非只要有意願就可以做,它還是有些條件和限制;而在老人志願服務研究中,從慈善行為的經驗發現,以活動理論、撤退理論和持續理論等三種社會老年學的理論,最常被運用,發現老人參與志願服務和此三個理論有關;例如從持續理論來看,研究結果普遍支持,老年或退休前期有參與志願服務者,在退休或老年時,參與志願服務的傾向會比較高(Cutler, 1977),而且若先前有志願服務工作經驗者,持續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愈高(Caro and Bass, 1997)。另外,宗教信仰有助於培養人們的「利他」精神和啟發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而投入志工服務行列,並且有助於培養社區的凝聚力和對社會的責任感(Fischer & Schaffer, 1993; Wilson, 2000),因為宗教成員所形成的「社會網絡」,可提高個人投入非宗教性志願服務的可能性,而且其影響力遠大於宗教信仰(Park & Smith, 2000; Becker & Dhingra, 2001)。故當個人加入宗教或慈善團體,成為會員時會增強其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和投入的程度,並持續其利他的社會服務行為。
參與社團與宗教活動的老人有較高的志願服務參與率,其原因為社團與宗教活動的參與,可增進被徵詢的機會,進而有更高志願服務參與率。性別也會影響志願服務的參與,研究指出,女性較男性更傾向於選擇志願服務作為未來生涯的主要日常生活活動,其原因與女性社會的過程有關,女性經常被教導或被視為照護提供者(caregiver),她們在惻隱之心(empathy)、利他精神(altruism)上,皆高於男性(Oswald, 2000; Wymer & Samu 2002; Wuthnow 1996);而相對於男性,女性在生活態度、價值與行為之中,惻隱之心與利他行為佔有較高的比重(Wymer & Samu, 2002)。總之,因志願服務所展現出的精神和女性的生活習性與價值較貼近,志願服務工作可作為女性自我實現的工具(Wymer & Samu, 2002; Sokolowski, 1996),故使得女性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高於男性,女性傾向選擇志願服務做為未來退休生活的主要活動。
個人的健康因素也會影響志願服務的參與程度。諸多研究結果均支持愈健康者愈傾向投身於志願服務(Caro & Bass, 1997; Fischer et. al., 1991; Choi, 2003; Bowen et.al., 2000; Gallagher, 1994; Danigels & McIntosh, 1993),此乃因個人健康是所有社會活動的基礎,也代表個人的體力、智力是很難被其他資源所取代的。而有時民眾係因自我能力(capability)的限制,而無法參與志願服務,而非不願意參與志願服務,而影響自我能力的因素包括:1.時間因素:因照護責任、工作時間彈性等理由,無法撥出足夠的時間參與志願服務;2.健康因素:雖然有時間,但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無法參與志願服務;3.技術能力門檻:因為某些志願服務有工作能力的限制,如:需要會使用網際網路,而使沒有這項技能的民眾無法參與志願服務等等。
國外研究文獻亦指出,鄉村或小社區參與志願服務程度較高,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較深,社會壓力或社會責任較高,故較可能促使老人投入與社區有關的活動(Sundeen & Raskoff, 1994; Kim & Hong, 1998)。而有意願與能力,但沒有適當的志願服務參與機會,也會使民眾無法投入志願工作,其原因如:1.沒有朋友在做志工;2.不知有志願服務的訊息;3.生活環境中沒有適當志願服務機會等。故社會各階層和社區內其實有很多潛在的志工資源,只是他們沒有接觸的機會和訊息獲得的途徑,所以志願服務還需要開拓宣導管道並設計參與的誘因,才能滾雪球般的讓更多人有機會加入。
伍、志願服務的理念與精神
台灣志願服務法(2001)定義志願服務為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義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陳武雄(2004)定義志願服務是自動自發、助人利他,只問付出、不計回報的崇高志業。
美國社會工作協會認為一群追求公共利益,不計酬勞,本著自我願意與選擇而結合,稱之志願團體,參與這類團體工作者稱為志願人員,範疇很廣包括經濟、社會、教育、宗教、及政治等(蔡漢賢,1972)。過去我們常以「義工」來稱呼志願工作者,但「義」一字似乎表示著義務,有非做不可的感受,而現今強調個人在自由意志下參與的社會活動,「志願」代表著所願為,故以「志工」(volunteer)稱呼較為恰當,而台灣志願服務法(2001)對社會提出志願服務者,並參加志工基礎訓練和特殊訓練,取得證書者就稱為志工。綜合上述志工有幾個特色,第一是不計較報酬;第二基於自由意志,非強迫性的;第三奉獻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於他人;第四需要不斷接受在職教育,以提升專業志工的服務效率和效能。而志願服務的價值主要有:1.人人都有能力,處處都能貢獻與付出2.人性至善行為的發揚3.公民參與社會的責任表現4.獲得自我生命價值的肯定和自我實現等。
Schindler-Rainmance和Lippit將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大致分為三個動力因素(謝秉育,2001;曾華源、曾騰光,2003):
1.自我取向:是以個人的感覺、價值和判斷來決定是否參與志願服務,這種參與動力重視自我感覺,如求取經驗的需求、成就的需求等。
2.人際取向:強調外在因素導向,強調相關他人所產生的趨力,例如可以結交朋友、朋友或同事的邀請等,這是以團體的規範、志工活動的社會地位、對未來社會關係網絡的助益來決定是否參與。
3.情境取向:針對政策或社會情境因素所表現的反應,例如表達社會責任的需求、回饋社會、履行社區責任。
陸、志工資源是社會祥和發展的重要基石
志願服務人力的發展趨勢,對社區人力資源發展的啟示是,必須從消極的管制,走向積極人力資源開發,從靜態的人力規劃,走向動態的人力調配、運用,以追求永續經營社區的理想(朱芬郁,2004)。人力資源的本質上是「動」的資源,而高齡社會老人正是建構新人力資源的再生資源。目前志工人力資源以中高齡者居多,在社會服務項目中又以老人福利服務的投入最多(內政部統計處,2011)。整體而言,老人的社會資源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善用他們就成為高齡社會的新力量。反之,若忽略他們還會成為國家的負擔,所以開發第三年齡的人力資源,並引入社會生產行列,強化社會服務的內涵,將成為高齡社會的新資本。
日本是長壽國家,相當重視老年人力資源的運用,從老人就業、教育學習到志願服務,都積極促使老人參與社會,融入社會,並成為社會的生產人口和服務資源。近年來,日本為因應雙薪家庭照顧幼兒人力不足的問題,退休人力更提供社區幼兒的臨托服務,讓退休人力變成一個社區互助的人力資源網絡。此外,在英國的社區照顧服務亦運用退休人力提供各項社區服務,如社會福利、醫療、環保、文化服務等,提供退休後的學習機會,形成社會的新人力資源;法國亦設立「第三年齡大學」,提供老人教育機會,除協助老人身心發展和社會參與外,更針對高齡人力資源做前瞻性的規劃(陳燕禎,2007)。人力資源的本質是屬於動態資源,而高齡社會的老人人口他們在年輕時,曾是創國家經濟起飛的重要力量,今日他們年紀雖然大了,但大多數老人仍身體健康、智慧飽滿且抗壓力強,學習狀況或工作投入完全不輸給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必須藉助長期累積的綿密、社會網絡,因為強韌的社會網絡正是推展社區發展的基石。社區發展或社會文化的傳承需要全面且長久的資源投入,而且若未能將老人志工資源納入,難以享有長期的成功。目前有許多老年社會學理論試圖解釋老人社會參與的現象,志願服務也是高齡者社會參與的一個選擇,故運用充權理論來解釋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意義,以提升老化國家的生活品質。
柒、台灣志工人力運用之成果
高齡化國家無不注重各種人力資源的培育、開發與運用,以減少人力閒置造成的資源浪費,因此開發中高齡志工人力已成為社區發展的主流。國外諸多研究文獻指出,參與志願服務有助於提昇個人主觀的生活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Morrow-Howell et al., 2003; Baker et al., 2005),所以志願服務能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作用。志願服務已逐漸邁向專業服務時代,服務過程必須隨時進行檢討與評估,針對問題不斷提出具體改善行動和發展策略,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並提出前瞻性的專業服務規劃。因此志工人力資源急需新的人力資源加入行列,以傳承人力資源和智慧資本,否則將面臨人力斷層、斷炊的窘境。
人力資源的本質是屬於動態資源,而高齡社會的老人人口他們在年輕時,曾是創造國家經濟起飛的中流砥柱,現在他們雖然年紀雖然大了,但大多數老人仍身體健康、智慧高、經驗豐富且抗壓力強,學習狀況和工作投入完全不輸給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必須藉助長期累積的綿密社會網絡,因為強韌的社會網絡是推展社區發展的重要基石。社區發展或社會文化的傳承需要全面且長久的資源投入,而且若未能將老人志工資源納入,難以享有長期的成功。
依台灣內政部於2009年辦理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就志願服務的調查資料結果顯示:女性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比例為13.09%,略高於男性之11.96%;平均每週志願服務時數,男性以1至未滿2小時者占36.9%,女性以2至未滿4小時者占29.0%之比例稍高。志願服務項目,男性以「環保及社區服務」、「義警、義交、義勇刑事警察、義消等民防團隊」、「消防及救難服務」較多,女性以「教育服務」、「社會福利服務」、「醫療衛生保健服務」較多,所以男性投入社會福利服務的相當有限,此方面志願人力資源值得再深入探討與開發。至於志願服務活動的參與途徑,近八成的國民主要以本身是志願服務團體的成員,或經由團體成員的介紹而加入服務活動。由此可見,社會福利的志工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服務發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捌、彰化縣志願服務的發展模式
專業發展志願服務是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因此國內對志願服務組織的管理也日漸重視,除引用企業管理之理念於志願組織,也希望透過評鑑輔導制度引導往專業的方向發展。首先,我國在2001年頒布志願服務法,除象徵志願服務邁向法制化的里程碑,也開啟專業志工的「認證」新時代。社會工作師法、臨床心理師法、諮商心理師法都推動專業證照制度,而志願服務工作亦無例外,以法令規範志工必須受過內政部規定的基礎訓練和特殊訓練等,通過志工合格的訓練,並取得認證後,才具有專業志工的身分資格服務社會。不過由於志願服務是出於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志工組織之管理確實具有難度,因此志工組織之領導者、幹部都必須有更高使命、智慧、修養和專業方法,需要更高度的付出,才能成為志工團體成員的典範和標竿,並不斷營造組織之氛圍和動力,落實服務的使命,創造志願服務成為現代社會的新資本。
就作者多年來參與志願服務的評鑑,發現社會福利團體或慈善團體或社會福利機構等祥和志工隊之發展現況,可歸類為三大類型(陳燕禎,2012):1.傳統救濟型:這類型團隊以「宗教」性質的團體居多。它是人民團體的組織型態,具有宗教信仰、行善助人、造福社會和服務熱誠等特質,但其服務只提供急難救濟,停留在早期團體成立時的宗旨,服務者也多以義工稱呼,較少參加志工專業教育訓練,因此專業服務的人力和成果呈現不足。因此如何加強志工專業訓練和教育,是需要鼓勵引導的,逐步帶領他們服務知能的提升,讓服務團隊隨時代轉型,並因應時代需求,擴展多元的服務項目,發揮更大的服務效益。2.孤軍奮鬥型:此類型的服務志工已成立志願服務隊,和組織會員有所區隔,並訂有年度計畫和相關管理、獎勵辦法等,不過服務過程都是以「自我摸索」、「邊做邊學」為主,志工隊的幹部雖充滿熱誠,但因孤軍奮鬥,成員未能向外擴展,因此在獨力奮鬥下,所投入心力和產出效益均有限。故如何加強「同業結合,異業整合」的資源管理概念就顯得相當迫切而重要。3.外展結盟型:這類型的志工組織大多具有相當歷史、規模和制度。組織成員和志工成員是專業且分離的,所以服務已由內向外擴展,提供社區的外展服務,並且願意分享組織發過程的甘苦,提供其他單位之觀摩學習。此外,在志工經營管理具有完善管理專業訓練、獎勵制度、督導制度和退場機制等,所以志工的士氣高昂,資深志工均能成為新進志工的督導者或學習楷模,經常集思廣益推出創新的服務方案,服務表現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
社會資本的核心認為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是社會的重要資產(Field, 2003),因此如何擴大社會網絡是重要的發展基點,這從今年(2014年)的彰化縣舉辦的志願服務年度總評鑑結果發現,除上述的三大類型外,還有一些新元素和轉變,這些轉變就是一種突破和挑戰。首先參與評鑑的祥和志工隊(民間慈善團體、社福機構、社區)已經由慈善團體、福利機構擴展至社區據點,許多的社區發展協會、社區關懷照顧據點也都加入評鑑的行列,而且成績表現都非常優異,值得肯定(見附錄),可見他們平時用心和耕耘;而原本有些慈善團體的專業能量也進步很多,從以前只給錢做「急難救濟」到發展有計畫性的社會福利服務方案,並連結老人機構和社區據點的服務。轉變的發展類性有以下:
1.資源連結型:即社區照顧據點型和社區發展協會型,這兩個類型就是資源連結型,同步服務於社區,讓資源可以讓社區的老人機構所用,共同關懷社區獨居老人、單親家庭、兒童或失能者等,呈現社區資源共享的服務成果。
2.自我挑戰型:此次參與評鑑的民間團體中發現,許多成立很久的祥和志工隊,都有創新服務的表現,對於志工人力資源和寶貴智慧的運用,充分發揮,讓機構志工和服務的老人呈現多贏的局面。
3.發展在地特色型:許多慈善團體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以因應當地社區的人民需要,並運用在地資源加以發展,並有許多服務創新方案,讓自己的團隊有財源收入,又能有計畫地、以更專業的方法有效的提供服務。
4.徘徊觀望型:這一個類型是社會處和評鑑委員們最期望未來可以再突破的類型。雖然此次評鑑多數的民間慈善團體已成立祥和志工隊,並加入評鑑發表行列,但仍有部分的慈善團體或機構對於評鑑徘徊於門外,或許信心不足、或許擔心專業不夠,或許害怕參加評鑑工作後的資料準備壓力或擔心成績表現不佳,或許認為保持傳統的行善方式就好,不需要專業發展或資源連結等等而徘徊於評鑑大門外。
志願服務「仁者無敵」的工作,它是學無止盡的服務,自我挑戰的志業,需要慈悲,更需要專業方法,它是一種服務交流,也是資源共享的園地,因此志願服務是需要自我升級和挑戰的,只要抱持學習之心,跨入參加評鑑的行列,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挑戰,在挑戰自己邁向專業服務領域之餘,多參加志工教育訓練和研習,以提升慈善服務的方法,並擴展接觸交流的機會。
玖、結論與建議
台灣為積極推動志願服務,希望結合社會資源辦理社會福利事業,擴展退休志工服務計畫到各個領域的運用,更希望志工服務在地化和全球化同時發展,從在地志工推廣到海外志工的服務。此外,在志工服務的管理上,慈善團體或社福機構若想招募老人志工,則可運用「滾雪球」或「同心圓」模式招募。滾雪球類似同心圓招募方式,是透過既定團體中的個人網絡關係來尋找潛在的志工(McCurley et. al., 1996;呂朝賢、鄭清霞,2005)。此招募模式一來可節省成本,二來因透過熟悉團體人際網絡的攏,可以找到比較可信和穩定的志工伙伴,並接受志工的教育訓練後,就能成為一支「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祥和志工隊。
志願服務比其他服務更重視自我挑戰,更重視服務的效果,且「善循環」的社會資本是必須傳承的,因此「好,還要更好」,故針對此次評鑑,作者提出以下建議,做為未來永續發展之參考:
一、善用社區老人的社會資本和經驗智慧
老人具有豐厚的社會資本,是建構互惠與合作的社會網絡、規範、與社會信任的基石,目前台灣的社區發展,幾乎依賴銀髮志工撐起一片天,因此有人開始擔心未來社區志工和資源將形成人力斷層或斷炊,故老人人力資源是高齡社會重要的資本,若依台灣目前兩性平均壽命約80歲來計算,65歲退休後,仍有15年以上的餘命,因此如何透過志工教育、訓練、發展轉化成志工資源,借力使力,可將原本被視為依賴人口再��變成助人的人口,成為社會的生產財、人力財。故有計畫的培育老人,運用寶貴的人力資源,將是社會新資產,也是達到高齡國家「成功老化」的重要途徑。
二、不斷強化志工教育和訓練,傳承「善循環」倫理價值
社會資本與社區發展是互有關連的,若能妥善運作,社區發展可進一步地促進社會資本的能量「良性循環」(virtuous circle)的現象。善用志工良善的價值體系和豐富的社會經驗,並不斷提供教育訓練和交流觀摩的機會,將形成老化國家的新資源,將「利他主義」的社會服務,將「善循環」的倫理價值傳給新世代,進而締造堅固的社會資本。
三、福利國家必須建立便利的「志工人力資源庫」
從日本、英國、法國等都是高齡國家,早已有計畫、有組織的投入和開發老人資源的培養和運用,從就業、教育到志願服務都有前瞻性的規畫,以增進老人社會參與的知識,融入當代的社會生活。而中國文化向來具有老人「養志」文化,因此如何把握機會,連結世代間的情感與經驗,將傳統相互信任的情感與道德規範之無形社會資本傳承下去,才能維繫強韌的社會網絡。故高齡國家必須建立便利的「志工人力資源庫」系統,以便將志工的人力、知識和專長等能量充分而快速地連結和動員,運用於社會,也讓龐大的老人人口,由原本已是社會的依賴人口經過教育而轉變成高齡社會的新生力軍。
四、建立優點志工團體或志工社區的示範模式
志願服務業務是無止境的,必須連結各主管機關和民間慈善團體的資源,且必須鼓勵他們交流,尤其必須跨越世代,引入新世代的人力資源,進行世代的融合與交流,讓助人的社會資產、感人的社會資本,得以不斷的傳承延續、因此必須建立志工交流雲端平台,鼓勵各單位志工服務的影片、照片和感人故事的文章,放到網站,以運用雲端科技的力量行銷助人的志工服務,以連結更多的社群。此外,善用志工們的豐富經驗和無限智慧,辦理志工創新服務方案的比賽和專利的研發,讓生活在端科技的社會,有更省力、便利的服務方式和輔具,嘉惠更多的社區民眾。
*
 
瀏覽人次:10260   icon回上頁 icon回頁首       
 
*
* * *
我的e政府 line .更新日期:2024.04.18
.彰化縣志願服務與資源整合資訊網 版權所有 彰化縣社會處
.地址:彰化市50001中興路100號 .聯絡電話:04-7264150 .傳真電話:04-7285856
.IE7.0,Firefox.20以上版本 .最佳螢幕解析度 1024x768
通過A+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網站安全宣告